-
徐扬⽣撰⽂畅谈创新与⼈才
8年前的今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一所具有深港基因的全新大学在大湾区以“深圳速度”迅速崛起:从2018年大学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到2022年25个本科招生专业、25个研究生招生专业落地;从2014年国际合作伙伴朋友圈只有8所世界知名大学到2022年国际合作的顶尖高校已经超过120所;从2014年只有1个学院不到300名本科生到2022年发展成为具有6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20多个研究院、4所书院的在校学生超过8000人,占地超过130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校园。
2022/03/21 -
融⼊⼤湾区|院⼠联盟旨在为⼤湾区科创出谋划策
融入大湾区|院士联盟旨在为大湾区科创出谋划策
2021/12/01 -
叶嘉安回应施政报告有关⾹港在⼤湾区的发展机遇
我们非常欢迎行政长官发佈2021年施政报告,因为这对于此时此刻正处于关键时刻和准备疫情后再出发的香港尤其重要。施政报告涵盖的内容既十分全面,又精准聚焦过去几年来一系列新形势、新变化下香港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爲推动香港摆脱困境、把握机遇和转型发展提供了策略和政策方案。
2021/10/07 -
赵国春:醉⼼地质研究 不望短期看远景
赵国春院士是地质学家,主要从事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超大陆研究。其主要科学成就包括于华北发现的两条19.5-1.85亿年碰撞造山带,以及最早提出20-18亿年全球规模的碰撞事件导致一个超大陆的形成。
2021/09/20 -
徐⽴之:为⼗四五撑港科创感⿎舞 反映国家重视⾹港
徐立之院士是世界着名分子生物学家。1989年,徐院士发现导致囊肿性纤维化的缺陷基因(CFTR),成为人类遗传学的重大突破,这项成果是医药遗传界的一项创新,引领其他遗传病的研究。科学家得以有系统地寻找能够治疗病患的药物;基因携带者则可以用DNA检查出来,或者做产前测试。
2021/09/17 -
莫毅明: 予孩⼦时间主动思考 才是普及教育的核⼼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莫毅明,1975年毕业于圣保罗男女中学,并获得国际教育协会(IIE)奖学金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当本科生,1977年初转读耶鲁大学,1980年取得史丹福大学博士学位,及后在普林士顿大学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与巴黎大学(奥赛)当教授,1994年回香港担任香港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
2021/09/15 -
李焯芬:港可为中外⽂化交流 作更⼤贡献
李焯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着名水利工程及能源专家,1970年代,他任职加拿大安大略省水电局及省电力公司工程部总经理,负责水电、核电建设、大坝安全评估、核电站及大坝抗震、核废料处理等研究课题,为当地水电公司管理层职位最高的华人。
2021/09/14 -
张明杰:衡量下⼀代是否成功 ⾹港往往「向钱看」
1995年,张明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中心接受短暂的博士后训练后,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参与组建实验室,后为嘉裡理学教授、高等研究院资深学人、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2020年12月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创建生命科学学院,助力大湾地区生命科学发展。
2021/09/10 -
唐本忠:要解决重⼤科学问题 必须敢闯「无⼈区」
唐本忠院士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4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2008年晋升为讲座教授。2015年起担任「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2021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
2021/09/08 -
⿈乃正:港基础研究有优势 与深圳可互补
在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成立的「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黄院士担任副主任,与团队致力发展绿色化学——研究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及能源,减少释放有害物质。他现为多份国际及内地化学期刊编委、资深评委或学术谘询委员,亦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席。曾获多项殊荣,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1997年)、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1999至2000年)。
2021/09/03 -
任咏华:基础研究有成的国家定能强⼤
任咏华教授是世界知名的香港科学家,主要从事无机和有机金属化学、超分子化学、光化学和太阳能的基础研究,其研究工作,有助日后开发各种更高效能的固态照明和再生能源材料。
2021/09/03 -
汤涛:港重短投资 ⽋发展远⾒ 汤涛叹港科创发展:⾛宝!
汤涛教授研究领域为计算数学,曾任香港数学会会长,2010年合作创办数学科普刊物《数学文化》。他服务高等教育界工作40年。曾任浸会大学数学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理学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教务长、数学系讲座教授。他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以及中科院院士。
2021/09/03